Creative Commons(CC)於11月中宣布Magnatune唱片公司創辦人約翰‧伯格曼(John Buckman)成為CC董事會新成員。
伯格曼被任命為CC董事會董事,代表CC重視將創用CC 授權條款於商業上的應用。伯格曼創辦的Magnatune是一家以網路為主要通路的唱片公司,其使用了創用CC 授權來開展他們所產代理的音樂的知名度。...
Creative Commons(CC)於11月中宣布Magnatune唱片公司創辦人約翰‧伯格曼(John Buckman)成為CC董事會新成員。
伯格曼被任命為CC董事會董事,代表CC重視將創用CC 授權條款於商業上的應用。伯格曼創辦的Magnatune是一家以網路為主要通路的唱片公司,其使用了創用CC 授權來開展他們所產代理的音樂的知名度。...
今年11月16日,三家致力發展網頁搜尋引擎的跨國大型企業─谷歌(Google) 、雅虎(Yahoo!) 及微軟 (Microsoft) 首次合作,以 XML為基礎共同制訂了網站地圖的協定標準,提供給網站開發人員使用。藉由這個協定標準,谷歌、雅虎、微軟以及其他的搜尋引擎將更能有效率地得知動態網站上的資訊分佈,並逐一建立索引,以提供更精確即時的搜尋結果。
網站開發人員可按照此協定標準,為站台提供即時的 XML網站地圖描述,除了可以協助搜尋引擎建立完整的內容索引外,也將有助於搜尋引擎最佳化 (SearchEngine Optimize, SEO) 。...
在眾多創用 CC 授權愛用者常問的問題中,最不容易簡潔回答的問題,大概要數授權條款相容性的問題了。也就是,「我使用了部分採「創用 CC 」授權條款授權的作品,我可以依何種『創用 CC』授權條款再授權我的作品?」
在我們的 [[n:14|FAQ]] 中,為這個問題繪製了一張圖表,試圖幫助使用者們釐清這個疑惑。然而很不幸地,這一張圖表並不是那麼地容易閱讀;我們瞭解到,動態的圖表呈現會更容易幫助人們明白各種授權間的相容性,而且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資訊分散了使用者的注意力,所以我們便向[[http://www.openfoundry.org/en/|自由軟體鑄造廠]]製作的[[http://swan.iis.sinica.edu.tw/LicenseWizard/index.htm|授權精靈 V3.0]] 效法,撰寫了授權相容精靈,協助使用者釐清各種創用 CC 授權條款間的相容性,以便在使用部分其他採創用 CC 授權的作品時,能明確得知有哪些相容的授權方式可做再授權之用。
每個人,當然也包括每一個學者,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各有不同,吸引他們目光的經驗現象也往往南轅北轍。我是在三年前左右第一次聽說這世界上有「Creative Commons」(底下簡稱CC)這個東西,稍稍理解它後就對CC「一見鍾情」,到現在還常在玩味它對我的社會學意義。雖然只在六年前短暫做過一個跟CC扯不上一點關係的網際網路研究,然而這不表示 CC 只是我的「業餘」興趣;事實剛好相反,CC持續吸引我的是初次邂逅時「絕對錯不了」的直覺—CC緊密關聯到社會學的當代知識挑戰。我想就借電子報一角來試著弄清楚些我那模糊的直覺。
先談點「社會學」,從百年前草創時期開始延綿至今,社會學者就一直遺傳一個學問的特色,那就是對於如何回應「當代」的思考焦慮。簡單講,就是想要去看清楚正在我們身上作用、在我們四周發生的時代變動與社會脈動。社會學者在思考「現在正發生什麼?」的問題時,環繞著「工業社會」、「資訊社會」、「現代性」、「後現代」、「全球化」等概念生產過許多相互呼應或者彼此攻訐的論述,從而也發揮了許多關於「社會」的想像。
繼去年(2005)舉辦的第一屆Creative Commons募款活動獲得廣大迴響,讓Creative Commons 得以在全球繼續推廣分享的文化,並壯大Creative Commons 的社群之後,2006年Creative Commons募款活動已在10月開始。...
「台北益教網」 於今年十月十二日開站,該站的建立目的是提供教師一個平台, 讓每位教師能將自己所專精的領域或科目的教學精華,上傳到該平台與其他人分享,同時, 也可以到該平台找尋合適的教材使用, 期望透過這樣的平台,激發出更多成果。
配合教育部推動創用CC 授權,「台北益教網」裡的內容皆採「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台灣 2.0 方式授權。...
微軟將於年底推出與Apple iPod相庭抗禮的多媒體播放器"Zune",其兼具影音播放、FM廣播以及podcasting功能,並且內建wifi,消費者將能直接使用 "Zune to Zune" 相互連接分享檔案,或是連接上網下載音樂。
雖然 "Zune"強調分享與連結的構想,但一度傳出所有複製到"Zune"上的檔案將會配合 Media Player 11的線上音樂機制,施加 DRM 數位授權管理機制。...
壹、開放內容的社會意涵
前期所述許多開放內容的經營模式,均建構在網路社群的基礎上,該等社群成員的組成,跨越了年齡、性別、種族、國籍及空間等界限。社群成員彼此間,雖然可能未曾謀面,但是卻可以發展出一種以內容分享及共同的知識興趣為基礎的社會關係。社群成員間的互動,以資訊生產作為媒介,但是這種資訊生產不同於傳統的資訊生產,傳統的資訊生產通常是市場與價格機制下的產物,而開放內容的資訊生產,卻純粹是人與人之間自發性心智互動過程的記錄(註一)。
此外,過去傳統媒體以「一對多」的模式,片面的決定消費者得以接觸哪些資訊 ,並進而影響消費者的價值觀 ,甚至公共意見的形成。但是開放內容的經營模式,卻將資訊產生的過程轉化為「多對多」的互動模式,資訊生產的權力逐漸由少數的媒體公司,轉移到個人,商業媒體公司將越來越難操縱消費者的資訊取得,這種趨勢可說是資訊生產過程的民主化。
Creative Commons於8月初推出3.0版草案,並開放各界討論,3.0 版授權條款的修改主要在進一步釐清之前版本中部分授權條款的用語,並試圖處理一些採用者(如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計畫)的顧慮。台灣創用CC計畫的通信論壇上也已在 9月14日正式啟動 3.0版草案的中譯線上討論,歡迎各界先進、及對Creative Commons授權條款有興趣的朋友,能踴躍提供您的建議。您可將您寶貴的建議寄至此 gro.yrdnuofnepo.stsilssavnac-nawiatcc#liamE,與通信論壇上的朋友們一同參與討論。
Creative Commons成為「開放課程計畫聯盟」(OpenCourseWare Consortium, OCWC)的合作機構。新近啟動的「開放課程計畫聯盟」入口網站集合了來自全球超過100個推動開放課程計畫的高等教育機構, 利用分享模式來提供既深且廣的開放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