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消息 News

  • 2008-11-07
    林克寰

    許多人在網頁上要使用採 CC 授權的圖片時,會因為不知道如何標示姓名而感到困惑──這裡說的不是「按作者指定的方式來標示姓名」的那個問題,而是用了一堆圖片時,這些標示要放在哪裡的問題。如果執著於一定要標示在圖片旁邊,很容易會破壞畫面美觀,讓許多設計師卻步;事實上可以比照一般編排書籍的辦法,另外做一個網頁(或併入「版權宣告」之類的網頁中),詳載網站內各網頁所有使用過的圖片縮圖、作者、原始出處網址、授權方式等資訊,然後祇要確保每一個網頁都能清楚容易地連到這個清單網頁即可。

    除了這種方式之外,另外還有一種進階的標記方式:把點陣圖檔包進 SVG(*9)格式的圖檔中再使用。因為 SVG 是一種運用 XML 的圖形格式,而且可以在詮釋資料中嵌入創用 CC 授權的數位標籤,所以這麼一來就能夠在不動到原始檔案、不需要另外在網頁上標記的前提下,表達圖片的授權資訊、作者資訊等。如果你打算這麼做,那麼務必要試試看 Inkscape(*10)這套 SVG 編輯工具,它內建了創用 CC 授權的詮釋資料選項,而且還是一套在各平台、各語系都有得用的自由軟體。

    Topics: CC專題
  • 2008-11-07
    周文茵

    當著作權法過度向資本邏輯傾斜,致使箝制大眾分享交流自由,背離初設之意時,自然激起一股反思的力量。而網際網路的成熟,更加速資訊的流通,也給予眾人串連凝聚共識的力量與機會。

    在台灣長期扮演批判角色的破報,最近也至台灣創用CC計畫進行專訪,並從近日的著作權社會事件切入,整理出這一期的專題報導:廣播從客運公車上消失之後-談著作權之合理使用及難以為用。其中公車播放收音機事件,經查證 MCAT(社團法人台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 )最後並未正式對台中客運司機提起告訴,但卻足以引發大眾對於現行著作權實務運做上,一連串的討論與思考。而此類議題也愈獲網民的重視,新興的四大部落格也全力推動創用CC授權工具,以協助網路使用者著作的使用與流通。

    Topics: 部落格
  • 2008-11-07
    台灣創用CC計畫

    當著作權法過度向資本邏輯傾斜,致使箝制大眾分享交流自由,背離初設之意時,自然激起一股反思的力量。而網際網路的成熟,更加速資訊的流通,也給予眾人串連凝聚共識與力量的機會。

    在台灣長期扮演批判角色的破報,最近也至台灣創用CC計畫專訪,並以近日的著作權社會事件切入,整理出這一期的專題報導:...

    Topics: 部落格
  • 2008-11-07
    辜雅蕾

    Creative Commons香港正式在2008年10月正式宣佈成立,定名為「香港共享創意」,同時在10月24日與10月25日分別都有活動舉行。台灣創用CC計畫 也同時受邀共襄盛舉,除了出席各項活動表示支持之外,也準備了台灣以創用CC授權釋出的音樂專輯「CABACA」前往會場贈與以達到交流的目的。

    10 月24日由Lawrence Lessige教授發表「自由文化與自由社會:西方可以兼得?」演說,屬於較為深入探討西方社會對於自由文化接受的可能性,現場有爆滿的聽眾,而講者也展現幽默的表現較深層的問題。...

    Topics: 部落格
  • 2008-11-07
    台灣創用CC計畫

    生活總是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而我們也以思索、解決這些問題來渡過人生。那麼,你生命中的關鍵問題是什麼?11月15日在華山藝文中心,將舉辦一場嶄新的會議。稱之為研討會未免嚴肅,所以主辦單位喚其為「對話日」,邀請各位與眾人、與自己對話。...

    Tags: 研討會
    Topics: 部落格
  • 2008-11-06
    趙柏強 Po-chiang Chao

    曾在 iSummit '08 筆記中提過 CC Plus 這個協定,有段幻想是這樣:

    某乙看到某甲的相片後,在瀏覽器上立刻出現了「此相片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您使用,如您需要其他授權方式,請點此」的說明。某乙直接點選該說明,則前往某丙公司網頁、選定自己需要的授權方式後立即購買。

    要完成這個幻想有幾個要點:

    當然,網頁上必須嵌入 CC 及 CC Plus 資訊 瀏覽器能夠辨識網頁中的 CC/CC plus 資訊 有線上授權代理商,能支援小額、高度自訂化的授權機制

    嵌入 CC Plus 資訊非常輕鬆愉快,即便不會 HTML,也可以從 CC 提供的範本中修改。我的網誌邊欄上曾註明「其他使用範圍請來信詢問」,當時是簡單用個 mailto 連結來處理:

    Tags: 授權工具
    Topics: 部落格
  • 2008-10-31
    辜雅蕾

    由亞洲各音樂人跨國協力合作,以創用CC授權釋出的音樂專輯「CABACA」已於月前實體發行了。說起來,這張專輯的誕生是從2008年初的「資訊時代之亞洲與公眾創用研討會」其中一項活動「嘻嘻亞洲大車拼」開始的,當時集合了許多亞洲各國對音樂有興趣的朋友前往參加同樂,也因此,相談甚歡以及理念相同的幾位音樂人就這麼決定要來合作一張具代表性的音樂專輯。

    妙的是,在合作的過程中,這些音樂工作者並沒有機會再次見面討論。一切都有賴數位科技的發達,讓大家的檔案傳輸更為便利,同時成功達到跨海合作音樂。那些無數夜晚的通信和混音工作,終於催生了這張專輯。這不僅要仰賴音樂人對音樂的熱情,還有驚人的數位科技。

    這張專輯共有八首音樂作品,除了是跨越國籍的合作,更是跨越音樂類型的合作;從流行歌曲、電音、爵士、搖滾、hip-hop到R&B,應有盡有。如果你聽膩了目前主流的歌曲,那就試著換換口味吧;如果你厭倦了思考什麼音樂該怎麼使用才是合法的話,那就不要想了吧~來聽聽卡巴卡,然後如果你喜歡,就拿去重混吧!

    想沒有負擔的聽完整張專輯嗎?快來這裡。

    Topics: 部落格
  • 2008-10-20
    周文茵

    「到底老師講課,算不算是商業利用啊…」
    「拿非商業性釋出的素材去比賽,有侵權麼?」

    創用CC授權條款提供給大眾在目前著作權法體制下更具彈性、便利的授權工具,希望降低大眾在素材交換上的成本。目前可選用的四項授權要素之一「非商業性」使用,於授權條款中定義為:「不得以主要為獲取商業利益或私人金錢報酬的方式」,去利用所授權釋出的素材。這樣的定義,感覺相當籠統。

    目前商業行為和非商業行為的界線,其實不是那麼容易區分的。譬如說:我在部落格平台上,經營內容,並且不以營利為目的;但部落格平台往往會置入些行銷廣告,甚至因為我的高人氣,還會有些分紅機制。那麼在這類網站使用他人以創用CC「非商業性」所釋出的素材,到底算不算是商業行為呢?

    這樣的疑惑其實也縈繞在校園老師間。腦筋動得快的,就會想到鐘點費的問題,這不也是一種「私人金錢報酬」的展現麼?的確,非商業性使用在目前的定義上,實在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加上實務上複雜的利用狀態,這個問題就變得很有趣。

    Topics: 部落格
  • 2008-10-03
    林克寰

    相信本報的讀者,對於創用 CC 的特性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創用 CC 要在僵化的智慧財產權市場上添加彈性,給予創作者更多的選擇,同時要讓各種複雜的授權方式變得簡單易懂、可彼此搭配混用,因此以現行的著作權法為基礎,規劃了一系列的授權方式,每一種授權方式同時提供法律條款、授權標章、數位標籤,讓任何法院、任何人、各種應用程式都能輕易明白數位內容所採用的授權方式。

    上面這段文字,背後的理念與細節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講完;台灣創用 CC 計畫多年推動下來,累積了不少文件教學,想更深入了解這些理論背景,可以多加利用。然而,對於實務工作的朋友們來說,或許更關心的是要如何把「創用 CC」放進自己的設計流程或工作流程當中 ── 確實創用 CC 的網站上提供了許多的工具與資源,但是這些東西零零散散的,要怎麼整合在一起呢?

    Topics: CC專題
  • 2008-10-03
    辜雅蕾

    清華大學於九月中旬宣佈,將與行動電話領導商Openmoko合作,結合教學系統作為研究平台OpenLab。其所規劃的教材會由裝置啟動開始,進而延伸至行動通訊應用程式的撰寫,而整個教學課程的教材與延伸出來的內容,都將以創用CC「相同方式分享」授權釋出。...

    Topics: 部落格

Pages

Subscribe to 新知消息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