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消息 News

  • 2013-04-05
    S.H. Shih /文

    2010年,美國華盛頓。

    在美國資訊長(U.S.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陶德‧帕克(Todd Park)的號招下,來自軟體工程,醫療產業還有創投背景的45位高手聚在一起, 仔細挖掘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提供的開放資料(open data),試圖從中解決目前醫療問題,甚至,找出下一個可能的創業點子。

    他們的碰面,並不是偶然,而是為了美國白宮第一次舉辦的「資料狂歡會」(datapalooza),這樣的活動形式,正成為目前開放資料界的流行語。但,到底什麼是資料狂歡會?

    翻開美國俚語字典,palooza指的是「彷彿沒有明天」的聚會。資料狂歡會並沒有那麼迷幻,反而是場紮紮實實的討論會,主要可以分成3個階段:

    Topics: CC專題
  • 2013-04-01
    謝良奇 編譯

    Melinda Lee,UNCENSORED INTERVIEW / 紐約( 更多資訊:http://www.uncensoredinterview.com )當初 Uncensored Interview 創辦人 Melinda Lee 負責 MTV Networks 業務時,她體認到由於對特定內容缺乏權利之故,許多大好機會因此白白喪失。而如今她在 UI 這家提供藝人訪談的影像製作與授權公司中,正專注於取得以及給予權利。 包括 Henry Rollins、Margaret Cho、Juliette Lewis、Moby 在內,UI 為樂團與個人進行超過 1 千次以上的訪談,電視節目、播客、廣告購買影片權利並加以使用。但是在 2009 年 3 月 UI 以最寬鬆的創用 CC 授權 姓名標示(BY),釋出了其中的 2 千個影片,允許所有人在商業用途上使用。 Lee 說「我們想知道這麼一來會發生什麼。」
    Topics: 部落格
  • 2013-03-24
    劉芊影

    創用CC4.0的版本目前已經進行到第三版草案的討論,第三版草案公布後,亞太地區各分支機構的CC代表於台灣時間2013年3月20日上午9點中舉辦了創用CC4.0草案的遠端討論會議,對於第三版草案內容展開討論,藉由此一意見交流的機會發現問題並凝聚共識。 關於此次會議的討論重點,首先是關於當著作分享的平台上設置科技保護措施(techn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簡稱TPMs,我國著作權法稱為「防盜拷措施」)時,若被授權人為使用著作而為規避TPMs,會有何法律效果?依據目前創用CC4.0草案之規定,使用者若是為了行使創用CC授權所給予的權利,而為規避TPMs時,著作權人不得有異議,換言之,依據新版的創用CC4.0草案,這類的規避行為在授權者與被授權者之間是被允許的。 其次,關於「姓名標示」的部分,
    Topics: 部落格
  • 2013-03-22
    周文茵

    [04/12最新快訊]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表示:4/13說明會已經爆滿,但仍歡迎去信(info@wikimedia.tw)詢問加入各工作小組事宜。如有興趣此活動者,請持續關注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ikimedia.tw,以及維基共享資源-2013台灣比賽頁面訊息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Commons: Wiki_Loves_Monuments_2013_in_Taiwan透過一張照片,你最想向世界介紹台灣那個古蹟?維基愛古蹟(Wiki Loves Monuments)攝影比賽是目前列入金氏世界記錄全世界最大的攝影賽事,於2010年由荷蘭維基人發起,目的是鼓勵大家拍攝古蹟的照片上傳維基共享資源,供維基百科及其他計畫使用。活動意外獲得廣大回響,後來成為國際性的賽事。去年(2012)已經有全球53個國家共同舉辦。而從2011年開始,比賽規則更區分成地區比賽以及國際比賽兩階段,分別由地區社群及國際社群辦理。
    Topics: 部落格
  • 2013-03-10
    劉芊影 譯

    我們共一同分享我們的教育資源,並且有智慧的使用公共資源。那麼,現在,就是時候來慶祝以及傳播使世界上的每個人能夠接觸高品質和可負擔得起的教育這樣一個夢想。 第二年度的開放教育週(Open Education Week)將於2013年3月11日到15日展開,為期五日的開放教育週內容包括:全球開放教育運動、線上及世界各地的地方性事件、有關開放教育計畫的錄影展示等等的各種相關資訊。這一週的目標是希望提升大眾對於這個運動以及它在教學和學習方面上所具有的世界性影響能有更深的體認。 開放教育所提及的概念是希望能夠不斷的促進分享高品質的開放授權教育資源(openly licensed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並支持學習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皆能接觸教育。而它包含了教育網路、開放的教學和學習素材、開放的教科書、開放的資料庫、開放的獎學金、共享資源的教育工具。
    Topics: 部落格
  • 2013-03-01
    創用CC計畫同仁/文

    莊庭瑞(計畫主持人): 各位關心台灣創用 CC 計畫的朋友以及電子報的讀者,新年好! 

    受到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的支持,以及在各位的關愛之下,計畫又邁進了一年。新的一年,我們將進行創用 CC 授權條款的「升級維護」(4.0 版草案已進入最後討論階段了), 持續公眾領域議題的討論,並關注開放政府資料的發展。 

    過去一年,計畫的法律項目工作與技術項目工作,分別有勞李治安副教授(政治大學)以及張藝鴻助技師(中央研究院)的費心主持(這可是無價也無酬的喔),本人十分感激。 我也同時在此感謝專案經理周文茵小姐以及所有計畫人員(友情贊助的居多啦)的辛勞付出。 

    敬祝大家新春愉快,萬事如意! 

    李治安(法律主持人): 時間過得真快,感覺才寫完上次的拜年文不久,又要迎接新的一年。 

    Topics: CC專題
  • 2013-02-26
    謝良奇 編譯

    Kevin Lawver,FICLY / 華盛頓特區( 更多資訊:http://www.ficly.com ) AOL 的系統架構師 Kevin Lawver 於 2007 年在 AOL 的平台上,建立了創用 CC 授權的說故事網站 Ficlet。一開始 AOL 的律師持保留態度。「當他們看到 CC BY-SA 授權時,他們了解到除了對該授權表示同意之外,不需要任何其他針對內容的使用者條款。」 在 Ficlet 上,所有人都可以對文學混搭專案作出貢獻,在其他用戶建立的短篇 1024 位元組創用 CC 授權故事片段上,添加前傳或續集。在短短 2 年中,12,000 名用戶寫出了 48,000 則故事;其中甚至有作家 John Scalzi 與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演員 Wil Wheaton 等名人。 但是在 2009 年 1 月,
    Topics: 部落格
  • 2013-02-20
    謝良奇 編譯

    Heather LaGarde,INTRAHEALTH / 華盛頓特區( 更多資訊:http://www.intrahealth.org) 要追蹤身在非洲的社區衛生保健工作者的足跡,並非易事。因此在 2009 年 IntraHealth International 發起了 IntraHealth Open,該計劃旨在開發開放源碼技術以支持和衛生保健工作者之間的溝通。透過這項專案,社區衛生保健提供者能透過文字傳訊分享指示,提供訓練與測驗,並追蹤疾病與醫療用品。 IntraHealth International 合作顧問 Heather LaGarde 說「我們期盼在技術與全球衛生的結合下,技術進步能夠伴隨更高的在地相關性、影響、效率而發生,並在現實應用中發揮更大功能。我們使用開放源碼作為基礎,開放源碼讓他人得以分享創新,並可在 IntraHealth 最小支持下為各國進行客制化。」
    Topics: 部落格
  • 2013-02-14
    謝良奇 編譯

    Dan Zaccagnino,INDABA MUSIC / 紐約( 更多資訊:http://www.indabamusic.com )歌曲創作者與吉他手 Dan Zaccagnino 說「人們早已跨越國界互相發送音樂,我們希望用更有組織的方式使其成為可能。」因此在 2007 年 2 月,他和其他 4 名音樂人發起了名為 Indaba Music 的全球網路與合作平台。會員以創用 CC 授權上傳他們的曲目,或使用其他會員的材料創作混搭,或合作進行專案。Indaba 也會舉辦比賽,邀集眾人對知名藝人如 Peter Gabriel、Weezer、Snoop Dogg、Yo-Yo Ma 等人的曲目進行實驗。這些專案的混搭作品全都以創用 CC 的 CC BY-NC-ND 授權加以公開,讓創作新星與成名藝人的合作能廣為傳播。
    Topics: 部落格
  • 2013-02-04
    謝良奇 編譯

    Dan GILLMOR / 聖荷西( 更多資訊:http://dangillmor.com )當記者 Dan Gillmor 在 2004 年寫了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People 一書,他決定將這本書以創用 CC BY-NC-SA 授權完全釋出。Gillmor 不認為掌握他在著作權下擁有的所有專屬權利,會為他帶來最大利益。他說「我認為更大的風險是無法將這些想法散佈到全世界。」Gillmor 同時也是一名多產的部落客,他和新聞評論網站 Salon.com 達成了一項協議,他的部落格文章上線一星期後,他可以在自己的網站上用創用 CC 授權重新發佈。2010 年 12 月,Gillmor 發表了他的第二本書 Mediactive。
    Topics: 部落格

Pages

Subscribe to 新知消息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