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國華盛頓。
在美國資訊長(U.S.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陶德‧帕克(Todd Park)的號招下,來自軟體工程,醫療產業還有創投背景的45位高手聚在一起, 仔細挖掘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提供的開放資料(open data),試圖從中解決目前醫療問題,甚至,找出下一個可能的創業點子。
他們的碰面,並不是偶然,而是為了美國白宮第一次舉辦的「資料狂歡會」(datapalooza),這樣的活動形式,正成為目前開放資料界的流行語。但,到底什麼是資料狂歡會?
翻開美國俚語字典,palooza指的是「彷彿沒有明天」的聚會。資料狂歡會並沒有那麼迷幻,反而是場紮紮實實的討論會,主要可以分成3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