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消息 News

  • 2013-07-05
    周文茵

    「開放」的思維可以在各領域促成很多不同以往的經驗,舉凡內容產出、軟體開發、巨量資料處理、社群分析、組織經營等。由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與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發起的開放研討系列,期待帶領大家看到不一樣的開放力量。開放研討系列從 07.01 開始,已安排六個場次。目前進行到第二場次:CKAN, Drupal, CiviCRM 以及運用自由軟體協助非營利組織。本場次與青平台協辦,除了請Keith Yang介紹分享CKAN的架構,安裝與中文化的經驗外,也邀請Charles Chuang以 Drupal/CiviCRM 為工具,協助非營利組織善用網路資訊科技,分享他四年多來的初衷、歷程與經驗。本開放研討系列講座,完全免費。因場地關係(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106 會議室),僅對外提供30個名額。名額有限,報名請早!活動資訊:
    Topics: 部落格
  • 2013-07-03
    周佳穎

    「Wondero = Wonder + WO!。Wonder的意思是think different,WO的代名詞是改變。Wondero 使牛頓發現蘋果。Wondero 使你像牛頓發現蘋果。」這是Wondero的部落格副標,也是成立的宗旨。Wondero是一個成立一年左右的部落格,由三位創辦人與夥伴們共同經營,他們秉持著對事物的好奇及懷疑,希望透過寫部落格的方式,將他們所發現的事物分享給大家。他們聽說改變世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靠武力,另一種則是靠思想,雖然他們認為改變世界機率不高,但至少有機會改變讀者們,他們試著改變更多人,讓世界可以從小塊小塊開始改變。Wondero文章的主題包括社會、經濟、環境、教育、思考等主題,內容兼具深度及廣度,
    Topics: 部落格
  • 2013-07-01
    劉芊影 譯

    日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發布了一則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政府的資訊應公開,且是可供機器閱讀的。這項命令是自2009年開始一系列關於支持增加政府資訊的可接近性及透明度的最新行動。除了此一行政命令外,白宮也發布了一則備忘錄(Memorandum)解釋聯邦政府將如何做為以符合這項開放資料(open data)的新政策。 此備忘錄要求政府機關以支持下游資料處理以及宣傳活動的方式收集或創建資料,這包括對於所有新資料收集、創造的工作應使用機器可讀的、開放的格式、數據標準以及相同核心而可擴展的後設資料。它亦包
    Topics: 部落格
  • 2013-07-01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讀作 CC Zero,可用來永久放棄作品的著作權與資料庫保護權 (database rights),從而將其盡可能地置於公眾領域。CC0 這項法律工具改善了過去以美國為中心的公眾領域貢獻與認證中的貢獻功能。CC0 具有普遍形式,不需為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法律作出更改,即可在全球各地應用於各種內容上。正如我們的授權條款,CC0 可以用三種不同形式表達:授權條款、一般人看的授權標章、給電腦看的數位標籤。

    Topics: 部落格
  • 2013-06-28
    柯俊如

    2008年,德國設計師Cecilia Palmer成立的時尚品牌Pamoyo引起眾多矚目。 這是第一個強調使用對生態友善的素材以及再生資源的綠色品牌,並且它秉持著開放資源的精神,公開服飾版型於網路上,有利於設計成品能融合在地不同文化特色,或是展現出自己的獨特風格。透過這個品牌,讓設計不只是淺層表面意義的服裝樣式,而是深度傳達出社會公益與價值,及尊重環境、強調創意與公平之態度。本網站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授權,使用者在標示著作者的情況下,可以下載版型設計圖使用和改造,並將成品用相同的授權方式再次分享。

    Topics: 部落格
  • 2013-06-25
    柯俊如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關心全球貧富差距以及地球資源耗盡的問題,運用「開放」的概念是否能改變這些問題呢?「開放資源生態學」就是答案。   「開放資源生態學」動員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生產者、製造者、支持者,他們善用當地天然資源和開放資源工具,選擇無汙染且能再生的生產方式來建構在地文明基礎設備,同時顧及環境、社會和科技系統的生態平衡。     「開放資源生態學」最終的目標是形成「開放資源經濟學」。「開放資源」讓使用者能參與製作與服務設計的流程,帶來的好處由電腦軟體Linux等的推動結果可見一斑;「開放資源經濟學」則是要擴展開放資源模式從電腦軟體到生活中的實體產品和服務,讓開放的力量進入各地。   當實體產品設計是開放的,也就代表科技使用的門檻降低,每個社群都因此更容易了解科技與自然的互動實況,並因此發現自己舒適的生活來自於自然資源,而非人造商品。
    Topics: 部落格
  • 2013-06-16
    柯俊如

    面對一個陌生的設計主題沒有想法、或是想不到有什麼技巧可用時,你會怎麼做呢?

    或許你會選擇和同儕討論或是詢問前輩,但是最直覺的一個動作,可能是上網搜尋關鍵字。可惜的是,在網路上你通常只能找到設計的成品,或是幾個人在論壇或部落格裡片段的經驗分享。此時,不妨來「Design Jam」網站逛一逛,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Topics: 部落格
  • 2013-06-07
    張采琳/文

    著作是人類文明千年來的智慧結晶,與文化、科學、藝術與產業發展關係十分密切,對於文化資產的傳承與保存不可或缺。 由於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網際網路的發達與普及,加上日益低廉的複製成本,人們對於著作的取得與近用更加便捷快速,然而相對之下侵害著作權的機會亦大幅增加。 我國為了因應科技的進步與國際公約之要求,著作權法幾度修正,特別是使用刑罰手段來加強著作權的保護。[1] 觀察社會現況,即使不斷地在法條中增加或加重侵害著作權行為的刑事責任,著作權侵害事件從來不曾在我們身邊真正地減少[2], 反而可能悄悄地帶來我們不曾想過的反效果。看見媒體上日益增加的著作權刑事訴訟,人們在創作的時候漸漸地畏首畏尾,影響了創作的原動力。 然而,產生這樣的結果真的是著作權法所樂見的嗎?還是,在不知不覺中與著作權的目的背道而馳?

    Topics: CC專題
  • 2013-06-02
    謝良奇 編譯

    影片製作人是如何運用各種不同的創用 CC 授權,Creative Commons 有以下的整理:姓名標示 (CC BY):隨時可供出版的素材 姓名標示授權是限制最少的創用 CC 授權,因此最鼓勵對內容再次利用。適用於短片、電影劇照、複印資料、簡歷,因為這些內容可以很輕易地加入各種報導中。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CC BY-SA):作品散佈與非電影素材 藉由刪除非商業性條款,此授權鼓勵商業組織推廣並使用電影。
    Topics: 部落格
  • 2013-05-31
    台灣創用CC計畫

    這次實習生招募,接到許多優秀同學投件,競爭相當激烈,最後更增額錄取1名。希望透過新血實習生的加入,讓今年度推動的重點項目,都能如期完成,並且做得精采!

    錄取名單(依姓氏筆畫):李佩璇、柯俊如、劉彥岑、羅凱勻。

    Topics: 部落格

Pages

Subscribe to 新知消息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