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資源生態學」動員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生產者、製造者、支持者,他們善用當地天然資源和開放資源工具,選擇無汙染且能再生的生產方式來建構在地文明基礎設備,同時顧及環境、社會和科技系統的生態平衡。
「開放資源生態學」最終的目標是形成「開放資源經濟學」。「開放資源」讓使用者能參與製作與服務設計的流程,帶來的好處由電腦軟體Linux等的推動結果可見一斑;「開放資源經濟學」則是要擴展開放資源模式從電腦軟體到生活中的實體產品和服務,讓開放的力量進入各地。
...
一、公民科學 (Citizen Science)
在 21 世紀的開始,美國 Apple 公司研發的 iPhone 和 iPad 相繼問世,引領了世界流行風潮,讓人們趨之若鶩,加上社群平台 Facebook 的推波助瀾, 促使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蓬勃發展、百家爭鳴。這些隨身電子產品的便利性、趣味性、強大的影音功能、和隨時隨地能上網的特性,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
有幸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因為各式隨身電子產品的超高持有率,加上喜愛分享、友善好客、關懷生命等文化特色,以致於當香噴噴美食上桌時,常常人們先動的不是刀叉、 筷子或湯匙,而是智慧型手機或數位相機、閃光燈閃個不停,總是要先拍個過癮,再上網打卡標記位置,以便和好友們分享生活點滴、新知或感想。 而這樣一個大家習以為常、再自然不過的拍照和打卡動作,誰也沒料到,最後竟然能演變成深具意義的公民科學活動。
2013/11/16將於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新竹縣(30272)竹北市六家五路一段一號),舉辦2013年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
台灣創用CC計畫今年協辦籌組「公眾領域 (The Public Domain)」專題,希望藉此讓大家一同思考該如何共同維持文化的自由園地,而不會為少數人所掠奪;眾人甚或可透過集體的力量,擴張這個領域豐沛的養分,整體提高創作的自由與能量。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撥冗前往。
...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讀作CC Zero,可用來永久放棄作品的著作權與資料庫保護權(database rights),從而將其盡可能地置於公眾領域。CC0這項法律工具改善了過去以美國為中心的公眾領域貢獻與認證中的貢獻功能。CC0具有普遍形式,不需為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法律作出更改,即可在全球各地應用於各種內容上。正如我們的授權條款,CC0可以用三種不同形式表達:授權條款、一般人看的授權標章、給電腦看的數位標籤。
CC0對於資料和資料庫分享尤其重要,那是因為著作權與其他權利,並沒有明確地限制高度事實性資料與資料庫。資料庫可能會包含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事實資料,但是許多司法管轄區的著作權法,卻涵蓋了經過創造性選擇或排列彙編的事實資料,以及創造性的資料庫設計與結構,許多司法權區,例如歐盟,便制定了額外的專門法(sui generis laws),對資料庫的使用加以限制。CC0用來涵蓋所有著作權與資料庫權利,因此儘管資料與資料庫受到著作權等的限制,這些權利全都會被放棄。...
如果你計畫要為發展中國家如印尼製造一個50元美金的膝下義肢,你會怎麼開始?有可能考慮西方世界裡要花費4000元美金的膝下義肢嗎?Waag Society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Fab Lab,以及一個在印尼Yogyakarta的媒體與藝術工作室「the House of Natural Fiber(HONF)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展開合作計畫。
HONF已經在附近地區展開了一些計畫,從藝術和設計到教育與公共服務,各方面都有。就如同它以往一貫的關注在人和環境之互動上,HONF根據當地社區的需要來選擇和型塑計畫。計畫之一包括研究與機器人、開放資源和科學家(如微生物學家)的生產與製造過程。
在《誰綁架了文化創意》,創用CC的發起人勞倫思‧雷席格闡述了美國近年來著作權擴張與集中於少數內容產業業者的發展。他憂心任何創作發明都要取得智慧財產權人同意的「許可文化」,將不利於文化創作與發明。相對於「許可文化」,雷席格的願景是人們能夠悠遊於創作的「自由文化」,而創用CC授權即是其所提出的自由文化的實踐策略之一。但是,在用創用CC推行之初,以色列學者妮娃‧艾爾金可倫(Niva Elkin-Koren)就憂心各式各樣的創用CC授權條款,唯一一貫的理念其實是財產權人「控制的」自由,而非自由文化。她擔心作為一種著作權授權契約,創用CC的推廣反而會深化了著作的使用必須取得財產權人同意的社會規範,從而鞏固而非顛覆了「許可文化」。針對艾爾金可倫的批評,雷席格認為此憂慮理論上雖有可能,但是欠缺經驗證據的支持。而他相信比起常見的「所有權利保留」的心態,創用CC所倡議的「部分權利保留」至少是一進展。
一年一度的中研院院區活動(Open House)又來了!!!
我們當然義不容辭(咦!?是這樣降用麼?)持續參與,讓大家用輕鬆的方式認識國際正在推行的創用CC授權,還可以瞭解在設計領域應用的開放設計(Open Design)概念與有趣的例子喔!10/19(六)當天早上10點開始,我們會在中研院資創中心R122演講廳與大家面對面進行互動。以下是當天我們推出的系列活動,歡迎一起來玩耍!...
2013互動設計國際研討會(Interaction13)即將於2013.10.26,在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舉行。我們很榮幸今年有機會與IxDA Taiwan協力舉辦這場活動。
大會今年設定主軸為「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很用心地跨海找了四位國際級大師來開講, 分享不同的不同的創新思維﹐探討「社會創新的概念對互動設計領域的可能啟示與影響、為什麼互動設計師需要關注社會創新﹐以及互動設計如何能夠幫助社會創新。」...